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后会出现持续高热、关节剧痛等症状,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想要有效预防这种疾病,做好以下五件事至关重要。
1.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叮咬机会
伊蚊多在白天活动,尤其是清晨和傍晚,做好个人防护能直接降低被叮咬的概率。•着装选择:外出时尽量穿长袖上衣和长裤,衣物颜色以浅色为宜,因为伊蚊对深色的趋性更强。同时,要将袖口、裤脚收紧,减少皮肤暴露面积。•驱蚊措施:在裸露的皮肤表面涂抹含有避蚊胺(浓度20%-30%)等成分的合格驱蚊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定时补涂,一般每2-4小时补涂一次。此外,还可以在衣物、鞋袜上喷洒驱蚊喷雾,增强防护效果。•特殊防护: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尽量避免使用驱蚊剂,可选择使用蚊帐、防蚊罩等物理防护用品。
2.做好防蚊灭蚊,降低蚊虫密度
通过多种方式杀灭蚊虫,能从源头上减少感染风险。•物理防蚊:在室内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虫进入。同时,可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工具消灭室内的蚊虫,灭蚊灯安装在距地面1.5-2米处效果最佳。晚上睡觉时,要检查蚊帐内是否有蚊虫,确保 “无蚊入眠”。•化学灭蚊:在蚊虫活跃的傍晚,可对室内角落、楼道、绿化带等区域喷洒符合标准的杀虫剂,但要避开食物和婴幼儿活动的区域。对于户外环境,可由物业或社区统一组织采用烟雾熏蒸等专业方式灭蚊。
3.做好积水清理,杜绝蚊虫滋生
伊蚊的幼虫离不开小型积水,清理积水是减少蚊虫滋生的关键。•家庭清理:每周对家中的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空调接水盘、瓶罐等容易积水的容器进行彻底清理,倾倒积水后将容器翻转,防止再次积水。阳台、窗台不要堆放杂物,避免雨水积存。•公共区域清理:社区、单位等要定期疏通排水沟,清理屋顶天台的积水。对于绿化带中的竹筒、石缝等天然积水处,可以填充沙土或投放灭蚊幼虫剂。•特殊积水处理:像鱼缸、水生植物容器等需要保留的积水,要每周更换 1-2 次水体,并清洗容器内壁,避免蚊卵附着。
4.做好出行准备,预防蚊虫叮咬
在出行前做好充分准备,需查阅目的地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了解当地感染风险。•了解疫情:出行前要关注目的地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情况,要提前了解当地的蚊虫活动规律和防护建议。•备好防护用品:出行时随身携带足够的驱蚊剂、长袖衣物、蚊帐等防护用品,根据当地的环境和蚊虫活动情况及时做好防护。•注意活动时间:在疫情高发地区,尽量避免在清晨和傍晚等蚊虫活跃的时段外出活动,尤其是前往公园、农田、竹林等蚊虫密集的区域。
5.做好早诊早治,科学应对疫情
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诊能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疾病传播。•关注症状:基孔肯雅热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痛、皮疹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在去过基孔肯雅热流行区或被蚊虫频繁叮咬后,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出现疑似症状后,要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并主动向医生告知自己的旅居史、被蚊虫叮咬的情况以及身边是否有类似症状的人,以便医生能够快速做出诊断。•配合防控:在就医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疾控部门的调查工作,如实提供自己的活动轨迹和接触史,不隐瞒、不谎报信息,这对于防止疫情扩散至关重要。
总体上,基孔肯雅热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大家不要过于恐慌。做好以上五件事,就能全方位地做好基孔肯雅热的预防工作,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文章来源于青岛市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