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后勤办
 首页 | 部门介绍 | 后基新闻 | 通知公告 | 党建工作 | 报修平台 | 规章制度 | 下载中心 | 他山之石 | 后勤邮箱 
当前位置: 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关于高校后勤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思考
2020-09-28 14:35 后勤基建办公室 

2018年9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描绘了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宏伟蓝图。高校后勤系统,如何结合行业实际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后勤人的重大课题和光荣使命。

一、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需要提升高校后勤人的认识水平和政治站位,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后勤保障体系建设

1.要开展现代大学后勤保障体系规划与建设研究,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后勤保障。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现代化的后勤服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世界一流的强大后勤保障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有师生满意的后勤服务。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到2030年,我国将建成一批国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届时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后勤服务;到2050年,我国将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届时必须全面实现“世界一流”后勤保障。高校后勤现代化,必须与高等教育现代化同步推进,只能提前而不能拖后腿。

建设现代大学后勤保障体系,需要政府、高校、后勤行业齐心协力,理论指导、实践探索都很重要,但政府顶层设计、政策支持更加重要。高校后勤系统,要组织业内专家联合攻关,通过广泛深入的国内外调研,提出新时代现代大学后勤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和政策建议,为政府高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要持续推进高校后勤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后勤社会化、现代化服务水平

行业协会要组织高校后勤改革专题研究,通过行业统计、案例分析和专家论证,筛选一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大学发展需求并且经过实践检验得到行业公认的先进体制模式,向全国高校推荐。

行业协会要组织现代大学后勤内涵与评价标准专题研究;制订硬件设施现代化和管理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团体标准;发布高校后勤人力配备、运行经费指导意见,保证全行业资源质量上乘、运行规范、保障有力。

行业协会要积极开展面向高校后勤的咨询服务,回答后勤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接受委托开展高校后勤发展规划、项目论证、成果评审及责任鉴定;开展高校后勤水平评估,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3.要加强高校后勤系统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行业规范自律水平

要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形成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和制度化运行机制,建立职业化、专业化工作班子,使之成为适应高校后勤现代化需要、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的高水平社团组织。

要加强行业市场建设。健全行业规约、服务规范、质量标准和市场准入、监管、退出制度,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进入良性循环,从而培育大批优秀市场主体、职业经理人、技术技能人才,为高校提供充分的选择。

要加强行业风气建设。按照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开展廉政风险与防控体系研究,通过调研统计和案例分析,排查风险高发部位和重要环节并拿出对策,消除安全隐患和滋生腐败的病灶;加强后勤内控体系建设,把好关键岗位用人入口关,选用自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规范办事流程,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创新纪检监管方式,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加强“巡视意识”、“审计思维”教育,加强权力约束。

4.要加强高校后勤职业培训和思想文化建设,为高校后勤现代化提供人才准备和精神力量

过去40年,高校后勤改革曾经成为高校改革的突破口,一度引领高校改革并被称之为“高教领域最为成功的改革”。今后30年,全国高校后勤领域,仍将继承和发扬改革进取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负重前行,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后勤保障。

全国高校后勤行业,服务于3000万高校师生,这是一个庞大、稳定、高端的服务市场,需要150—200万高素质员工;为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服务,这是一个值得终身为之奋斗的光荣职业,每一位从业人员都应有自己的梦想——努力成为岗位能手、服务明星、业务专家。鉴于此,专业培训、文化建设、理想信念非常重要,任务十分繁重。

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已成主流,高校后勤现代化正在路上。展望未来,高校后勤将迅速完成转型升级,实现“汗水后勤”向“科技后勤”、“智慧后勤”转变。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加快,一些国外企业将进入后勤市场。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将面临新的竞争对手,如何打造国际一流、民族品牌企业,成为现代大学后勤服务市场的主力军,是必须回答的时代考题。

二、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后勤系统要为高校改革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坚持服务育人宗旨,发挥后勤育人功能,使后勤系统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

1.要提高对新时代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认识水平

现代大学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办学投资讲究效率效益,面向社会市场、通过公平竞争择优选取服务者。只有真正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才能受到师生欢迎,同时也是后勤服务者生存发展、发挥服务育人功能的前提和基础。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宗旨,正式提出于1987年,当时后勤人员多属“事业编制”,具有学校“主人翁”身份。30多年过去了,后勤服务方式、服务人员、服务对象、服务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育人的形式、内容都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经济、教育、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

现在,社会化服务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社会企业、“非编”人员已经成为服务主力军,服务对象已经变成90后、00后,他们对美好校园生活充满渴望。现代大学后勤,如何坚持服务育人宗旨、丰富服务育人内容、创新服务育人形式、发挥服务育人功能,是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要坚持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创新举措

2016年,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评选表彰了10名“感动公寓人物”。2018年,寓专会评选表彰了10位“最美公寓人”,还有 13位获得“最美公寓人”提名奖。

2017年6月,中国教育后勤协会设立重点研究课题“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内容与长效机制研究”,同时设立两个课题组分别研究;2018年11月,课题研究成果已经作为专著出版,为高校后勤行业如何落实服务育人宗旨提供了重要支持。

协会课题组调查了18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收到1320份有效问卷,获得大量数据资料,梳理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为开辟服务育人新局面提供了重要参考。课题组面向全国有奖征集服务育人优秀案例,第一期共收到260个案例,经专家评审表彰奖励31个典型案例,为不同岗位后勤人员提供了学习榜样。

一些高校后勤实体、社会服务企业、行业组织定期组织“服务育人汇报交流会”,邀请校领导、宣传部、团委、学生处和后勤负责人共同组成评委,现场评议颁奖,效果非常好,创造了许多可以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

3.要建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

30年来,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已经四次写上《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将其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对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顶层设计。

2017年12月4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教党〔2017〕62号),对高校“三全育人”做出全面部署。2018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36号),促使“三全育人”(包括服务育人)转化成高校具体行为。

现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正在制订的行业规范“团体标准”,把“服务育人”列为必要内容。今后,高校后勤将把“服务育人”纳入高校后勤、服务企业评价体系,进而使“服务育人”在高校后勤领域形成完整的政策链条和长效机制,落实到所有后勤从业人员日常工作中。

4.要创建以“服务育人”为特色的高校后勤先进文化

建立“服务育人”评价体系,激发员工服务育人热情;学生受到了教育,从而尊重劳动、理解服务人员,进而支持、配合后勤工作;从根本上消除了可能产生的误解、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学生、后勤、高校多方受益,产生良好社会效益。

制订“服务育人”行为规范,促使从业人员倾心尽力做好服务,争取学生、学校满意,产生成就感、自豪感;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自我约束,改善职业形象,做到为人师表;以教育工作者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当好“不上讲台的教师”。

强化“服务育人”理念,使得“服务育人”深入人心,逐渐内化为行为习惯;服务企业改善了形象,增加了无形资产,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长此以往,“服务育人”成为后勤端正风气、健康发展的催化剂,成为高校后勤主流价值观和先进文化核心内容,成为名符其实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需要进一步把高校后勤系统建设成为大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做出新贡献

1.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是高校后勤工作的新机遇也是新挑战。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对于高校后勤来说,这是一个重大信号,大学生劳动课、社会实践将会受到空前重视。

高校后勤系统,有许多事情适合学生去做,既安全、近便,又贴近生活实际、富有吸引力,是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理想场所,更是后勤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推进服务育人、为学校立德树人做出贡献的理想平台,后勤事业发展为此面临新机遇;如何提高劳动质量、开发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后勤系统能否胜任劳动课教学任务、是否有高水平的劳动课指导教师,这就对后勤系统形成新挑战。

2.高校后勤系统承接大学生劳动课,需要有说服力的劳动观念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和思想动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都应经历一次劳动周。首先要接受劳动观念教育。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用鲜活事例和详实数据说明问题,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让大学生满怀信心、充满激情地参加劳动。要深刻阐明大学教育、校园生活环境与劳动人民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白,良好的高等教育是劳动人民赋予的。各级财政每年支出的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缴纳的税金;维持每个学生在校学习,其背后都要有许多人辛勤劳动。学生在校期间,应当刻苦学习、崇尚劳动、增强本领、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毕业后,为人民服务,报效国家、报效人民,义不容辞。

要让学生感知,优美的校园生活环境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大学校园的楼房建筑、景观道路、花草树木,都无不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凝聚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期望;为了保持良好的教学、生活秩序,食堂、公寓、校园里许多员工都在忙碌着,都在为营造美好学习生活环境而出力流汗,其中有些人甚至就是学生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他们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3.高校后勤系统承接大学生劳动课,需要对劳动课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

学校应当制订《劳动课管理办法》;对大学生劳动教育,后勤、教务和相关院系要分工负责。每学期初,召开劳动课专题会议,年终总结评比。

学校应当颁发聘书,聘请劳动课指导教师和带班劳动师傅;明确任务、责任、权利;编制劳动课教学大纲,明确劳动内容、劳动质量和学习行业知识、劳动技能及考核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问题有目的地参加劳动。

4.高校后勤系统承接大学生劳动课,需要对劳动内容、教学要求、配套措施做出科学安排。

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食堂、公寓、物业、商贸等后勤服务部门参加劳动;学生在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之外,要学习劳动技能、行业知识、开展社会调查并写出劳动报告,由所在单位和带班师傅评定成绩。

食堂劳动,必须跟班进行;校园劳动,要核算劳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劳动艰辛,创造价值的不易。让学生在参与服务中换位思考,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从而增强劳工感情、珍惜劳动成果,形成热爱劳动的优良品格。

要选聘优秀后勤员工带班劳动,让劳动课成为思想教育课、劳动技术课、社会实践课。劳动课承接单位,要热情欢迎学生,精心组织管理,绝不允许把学生当作“简单劳动力”使用,或者仅仅安排做一些帮忙打杂的事情。

5.高校后勤系统承接大学生劳动课,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对劳动课进行拓展和延伸,实现服务育人、实践育人。

(1)要求后勤员工,做到为人师表、服务育人。后勤员工要体现良好职业素养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敬业精神;以教育工作者心态,热情友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熟悉情况、动手做事、学习技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清新的行业风气、市场经济的活力、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劳动中经受锻炼、受到教育、学到本领。

(2)校园劳动,要增加科技含量。利用校园劳动时机,学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速测技术、嫁接授粉技术和花木育苗、诊断、复壮技术;利用校园发展用地,学习绿化知识、无土育苗技术和作物栽培、高产技术,让学生体验知识技术的重要,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食堂劳动,要学习烹饪技术。食堂可定期举办“烹饪技术培训班”,面向学生招收学员,安排优秀厨师授课;经过食堂劳动的学生,掌握一些烹饪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业余培训,一般都能会做10—20道菜肴。这样的“烹饪技术培训班”,增进学生对食堂的感情,受到普遍欢迎和好评。

(4)与科研院所合作,使之成为劳动课基地。各地农业研究所、蔬菜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绿化研究所,人才技术密集,拥有大量教育资源,劳动技术含量高,切合学生兴趣和求知需要,科技人员都很乐意兼任劳动课指导教师,更能丰富劳动内容、提高劳动质量。经验证明,这条路子切实可行。

(5)创造“服务育人+”新模式。实践证明,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大有可为、事在人为,有无限的拓展空间。一些高校后勤干部,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兼职劳动课教师,面向全校开设选修课,实现了“服务育人+教书育人”;利用劳动课时机,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撰写毕业论文,实现了“服务育人+科研育人”;受聘兼职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假期带领学生开展科技型社会实践,推广科学种田,配合工商部门打击假冒伪劣,深受农民欢迎,实现了“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组织育人”。

(作者 :黎玖高,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皮光纯,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后勤基建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