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后勤办
 首页 | 部门介绍 | 后基新闻 | 通知公告 | 党建工作 | 报修平台 | 规章制度 | 下载中心 | 他山之石 | 后勤邮箱 
当前位置: 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奋力开创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新局面
2020-09-10 14:32 后勤基建办公室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气势磅礴,鼓舞人心,催人奋进,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是指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高校后勤系统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后勤改革发展的具体工作之中。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沿袭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根本立场和价值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本质特征仍然是马克思主义,根本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内容是以人民为中心,是指导当代中国一切工作的理论基础,为我们提供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我们要深刻领会,内化为思想动力,履行好新时代高校后勤人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的初心,就是服务育人,就是沿着党中央指明的“社会化”方向,不断谋改革促发展。我们的使命,就是坚持后勤姓“教”永不动摇,全心全意为高等教育发展服务。三十多年来,高校后勤肩负党中央重托,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坚持不懈地促进发展。今昔对比,改革已经取得巨大成效,发展已跃上更高台阶。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保障能力、效率效益显著提高,育人功能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对我国高校进行新一轮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双一流”建设背景之下的高校后勤,如何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供给侧结构优化,建设“升级版”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带动全国高校后勤的质量提升和效益提高,进而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对教学、科研更高水平的保障和对校园生活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这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后勤人的新使命。

当前,高校后勤深化改革,改什么?概而言之,就是改革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后勤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后勤生产力。改革途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制内改革,包括改革过时落后的行政化管理体制、效率不高的事业型运行机制和养人办事缺少活力的终身制用人制度;调整后勤与学校、社会及其内部利益关系,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效益,减轻学校负担。二是体制外改革,即扩大开放校内市场,引入社会企业服务,形成体制外竞争,倒逼后勤改革。

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在宏观层面,一些重大事项,如校办后勤实体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位,“不以营利为目的”缺少制度规范;后勤实体只是模拟“企业化”运行,没有建立起制度化、定型化的长效机制;“公益性”服务没有明确边界,没有长期政策;等等,这是某一学校或后勤系统无法靠自身加以解决的,它们长期制约高校后勤体制机制的深度变革,需要后勤行业组织提出建议、政府部门做出决策。

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在微观层面,是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校领导科学决策、统筹谋划,需要后勤人主动作为、大胆探索。过去,后勤改革走在前面,成为推动高校改革的突破口,改革者功不可没。现在,后勤怎么立新功、取得新突破?考验后勤人的智慧与担当,需要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深化后勤改革是一场“硬仗”,是自我革命。进入“深水区”的后勤改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改革难题,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上面发文件、出政策、给答案,而要主动出击“解方程”。

“新时代”呼唤“新后勤”。师生对美好校园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后勤人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高校后勤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什么?如何通过后勤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校园生活的需要?这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当前,大学校园消费群体日趋多元化,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高校后勤领域的主要矛盾,是师生日益增长的美好校园生活需要与后勤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校后勤在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学校内部发展也不平衡不充分,优质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全方位保障能力仍需强化,育人功能仍待进一步彰显。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要强化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培育更多的优秀市场主体,为学校提供更充分的选择;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引入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传统后勤向现代后勤转型。

二、适应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高校后勤现代化

国家要富强,教育要先行。教育现代化,后勤要先行。高校后勤的根本任务,是为高等教育现代化服务,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可靠支持。按照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30年,若干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50年,中国整体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我们必须按照这个时间表,制订后勤改革发展规划,拿出切实可行措施,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实现高校后勤现代化,服务于300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和后勤行业共同努力;需要各方面杰出人才贡献智慧,一是需要杰出理论家提供指导、出谋划策,二是需要杰出政治家科学决策、大力支持,三是需要杰出企业家精心施工、把理想变成现实。高校后勤现代化的整体目标,必须分解为各个业务领域、各种岗位的局部目标,全行业150多万从业人员都应当树立雄心壮志、有自己的“梦想”。

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梦想”,应当是成为“业务专家”。服务人员的“梦想”,应当是成为岗位能手、服务明星、大国工匠。社会企业的“梦想”,应当是成为“跨国公司”,不仅能够服务好全国三千多所高校;有远见的企业家们,应当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考虑走出国门输出管理,为国外高校提供后勤服务。高校后勤行业组织,应当办成“高水平行业协会”,享有国际话语权;专职人员应当练就一身“本土功夫”,成为有国际视野的社团专家,有能力走上国际舞台,当好中国高校后勤代言人……

三、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推进高校后勤内涵发展

过去,高校后勤主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主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现在的高校后勤,并不缺少服务企业,有时市场竞争还很激烈,但真正的优质资源、优质企业并不多。一些高校反映“公开招标,难以招到真正的优秀企业”。今昔对比,高校后勤已经取得很大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服务需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已成为必然趋势。

高校后勤“内涵式”发展,发展什么?就是提高基本要素质量和资源配置水平;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提高劳动者群体素质,使用先进工具和智能化手段,增加管理服务的科技含量,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服务产品性价比,满足高水平服务需求;二是发展先进生产关系,理顺后勤实体内外利益关系,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效率效益;三是发展先进后勤文化,认真履行服务育人社会责任并满足从业人员精神需求,让高校后勤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体面职业。四是把创新、开放、绿色、协调、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渗透到后勤各方面工作中去,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

高校后勤“内涵式”发展,不仅仅是后勤人的事情,也是高校、协会、政府的共同责任。

高校作为业主单位,是后勤发展责任主体和最大受益者,要根据办学层次、服务需求、经济实力给予后勤准确定位,对服务质量、保障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核定后勤运行经费投入,包括设施设备和常规运行成本。其中运行成本十分关键,它决定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劳动效率和服务育人水平,因为人员素质与工资待遇高度相关,低工资不可能获得高素质劳动力,为保证高校后勤资源质量,必须要有相应的经济基础。

行业协会作为社会团体,对于高校后勤内涵发展非常重要,主要负有三方面责任:一是搭建市场平台,制订规则,提供服务,强化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以此培育大批优秀市场主体,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二是积极咨政辅政,当好后勤代言人,反映行业诉求;三是制订行业规范标准,推进标准化建设,履行行业自律责任。按照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工作部署,目前,高校餐饮、学生公寓、校园物业等社会化服务和节能减排、校园超市等主要业务领域,都在抓紧制订“团体标准”。

政府部门对于高校后勤内涵发展,发挥关键作用,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政策调控,通过发布文件发挥宏观导向作用,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并使之制度化、定型化;二是法制保障,通过法律规章划定红线,发挥托底作用。三是依法监管,对行业市场履行监管职责。四是履行“公益性”投入责任,出台长期稳定的优惠政策。《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食堂工作的意见》(教发[2011]7号)已经发挥重大作用,现在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发布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指导高校后勤深化改革的新文件。

四、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建立后勤服务育人长效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对新时期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做出最新解释,要求“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这是中共中央第四次把“服务育人”写进最高等级文件,第一次提出建立长效机制。

要充分开发利用后勤的育人资源,提高后勤服务的含金量和附加值,扩大后勤工作的社会效益,获得服务育人的大面积丰收;要打造以服务育人为核心的先进后勤文化,使之成为高校后勤行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企业文化基本元素,为学校培育“四为新人”做出看得见的贡献。要深入研究服务育人方式,丰富服务育人内容,尽量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广泛吸收学生参与后勤管理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艰辛,学习行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加深对后勤工作的理解,形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品质。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积极配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加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研究。要从不同视角,对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总结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成果,并吸收发达国家高校后勤有益做法,让不同岗位后勤人员努力有目标、学习有榜样,实现大范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要研究高校、后勤实体、服务企业、行业组织、政府部门在“三全育人”方面应履行的责任,提出建立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形成长效机制。

五、适应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加强高校后勤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54次出现“法治”,首次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体现党中央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将加速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将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加速立法修法、加强违法惩治。对于高校后勤而言,将提出三方面要求:

一要行业组织加强业内法制宣传,强化自律监管,促进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配合执法部门惩治违法、表彰守法,形成尊重法律权威、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市场环境和行业风气,逐渐消除、杜绝违法行为,提高全行业的法制化水平。

二要抓紧制订行业规范标准,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实现标准化在高校后勤服务领域全覆盖;要坚持切实可行、相对先进原则,完善高校后勤质量标准体系、规章制度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趁“全面依法治国”东风,借咨政辅政机会,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把高校后勤核心业务领域的重要标准以文件形式固定下来甚至上升为法律规章,从而建立起长效机制。

三是针对阻碍后勤改革、制约后勤发展、长期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如后勤实体法律地位、“企业化”的制度规范、公益性优惠政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监督检查以及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重要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借鉴发达国家同行经验,提出永久性解决方案,彻底清除制约高校后勤社会化、现代化的最后障碍。

六、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加强高校后勤领域党的建设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领导一切,这是十九大对各级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我们要积极响应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号召,加强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为行业健康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严格遵守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高校后勤系统党员干部要做廉洁自律表率,慎重用好手中权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惩违规违纪行为,净化后勤市场环境,创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生态,提升高校后勤人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

要加强后勤党组织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服务育人宗旨意识。要创建学习型组织,党员和干部要带头学习政策文件、法律法规、行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努力成为内行领导、业界精英和群众贴心人,带领广大员工创造业绩,向上级党组织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要通过汇报交流、研讨创新、评比先进活动,让“优质服务”、“服务育人”深入人心,把姓“教”和服务育人宗旨变成后勤人员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

高校后勤系统党组织,要把服务育人宗旨落到实处,要定期表彰服务育人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和典型案例;把服务育人纳入后勤实体、服务企业业绩评价,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并且制度化,使之成为从业人员共同关心的事情。要发挥每一位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我为后勤创亮点,我为党旗增光彩”等系列活动,让每一位共产党员成为一面旗帜、一个动力源、一个群众学习的榜样。

七、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许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任务、新举措,我们要放在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大格局中去认识,放在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大国博弈中去认识;要从中华民族落后挨打、奋发图强到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历史中,准确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现实意义,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历史使命和每一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联系工作实际,深刻认识高校后勤党组织、共产党员和从业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我国发展的逻辑,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和责任担当,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民族自信。并由此增强我们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现高校后勤现代化、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一份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避免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也不能就事论事,而“要结合自身实际,把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十几亿人民长期奋斗才能完成。高校后勤应与各行各业一样,要根据全党全国的“大目标”制订自己的“小目标”,拿出时间表和路线图,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一份贡献。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贵在实际行动,重在具体落实。实现“中国梦”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过程,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共产党员万众一心、长期奋斗、点滴积累;各行各业取得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一次局部质变。每一个单位,每一位员工,做好每一项工作,都是一次量变。广大高校后勤同仁应当尽可能利用外部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精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通过无数次量变积累,实现后勤事业发展质的飞跃,铸就新时代的新辉煌。

本文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黎玖高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后勤基建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