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校园交通现状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高校内的机动车辆数量呈现急剧式增长,给校园交通带来巨大压力。首先,高校的师生员工使用机动车辆愈来愈普遍。其次,高校产学研发展向社会开放,促使大量的社会车辆涌入高校。目前高校多为开放式校园,有些老校区在城区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社会车辆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借道穿行校园。高校作为社会的缩影,教学区、生活区、商业街,甚至有的老校区存在“校中村”、“校中校”、“校 中街”校园内的人员结构越来越复杂。随着车多、人多校园内各类交通问题日益凸显,道路狭窄人车混行,借道穿越、超速、鸣喇叭、随意停车等违章现象愈普遍,各类基础交通设施跟不上机动车辆增长的速度,近年来在校园内频频发生交通事故。这些很大程度上冲击了高校的交通秩序,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学秩序,威胁高校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高校校园交通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高校也普遍存在“重教育、轻安全”的观念,在安全中“交通安全”不及“治安安全”与“消防 安全”重视。高校重视对学生学习及道德培养,没有把学生交通安全重视程度提高至应有的高度。高校师生总认为校园是安全的,对于校园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现在学生们在校园内行走普遍存在低头看手机或者佩戴耳机等现象,无暇顾及周边的交通安全。在上下课时段学生们三五成群在机动车道并排前行,嬉笑打闹混行在机动车道。还有的学生为了耍酷,驾驶大马力的助力车在校园内超载超速完全不顾及个人及他人的安全。还有部分机动车辆车主认为进入校园后无交通处罚的担忧,无视校内的交通指示牌、超速、随意停车、乱鸣喇叭, 随意调头等违章行为。(二)校园交通安全缺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道 路”的界定是“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 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从这一道路交通安全法可见,高校校园道路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管辖的范围。高校校园道路为我国道路交通法的盲区,校园交通安全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高校交通安全一般由保卫部门管理,而高校的保卫部门从 2004年起没有了执法权。当校园内发生一些 交通问题,交警不进校处理,只能以教育劝导为主,处理交通问题显得苍白无力。对于校园随意停车、 超速行驶等现象高校保卫部门只能通过锁车、贴提 醒单等,没有处罚权在管理上缺乏约束力,效果也 不佳。
(三)校园基础交通设施不完善 高校内的基础交通设施不如社会道路完善,老 校区更显落后尤其是道路狭窄、停车位不足。道路狭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无法独立分开,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混行,在上下课高峰期容易发生刮擦、碰撞。随着高校内机动车辆骤增,普遍存在停车位供不应求,老校区因规划建设没有考虑地下停车位,新校区也一位难求。校园内限行、限速、禁鸣喇叭、禁停等引导性交通指示牌设置不到位;十字路口、下坡路段没设置减速带、震荡标线;转弯处出现盲区处无反光镜;在禁止停车区域可适当设置石桩。另外,多数高校没有安装交通指示灯,即使个别高校有安装,也没有与交通管理部门连网,只起到“吓唬”作用,时间长也成了摆设。
(四)校园交通管理存在不足 目前,高校多为开放式校园,而且老校区的校园功能分区不明显,给校园交通带来一定管理难度。高校内除了师生员工、公务接待、校内商铺、家属等车辆外,还有外来的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涌向高校。校园内超速驾驶、随意停车、外来车辆随意进出等现象屡禁不止,这都是校园内交通管理上存在不足之处。1.外来人、车随意进入校园高校多为开放式校园,有些高校入校盘问、登记执行不到位,外来非公务车辆可以随意进出校园。外来非公务车辆入校后不但占用校园有限停车资源,还因不熟悉校园规划的停车位,在人行道、主干道,禁止停车处随意停放车辆,容易造成校内交通拥堵。尤其是随着“外卖”、“滴滴”、“快递”等行业近年来迅速发展,这些行业也扑天盖地涌向校园,其车辆在校园内快速流窜,频频发生交通事故。再之,有些高校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在上下班高峰期外来车辆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借道穿行校园减少等待时间。上下班的高峰期,正好也是高校上下课的高峰期,穿越校园的外来车辆为了赶时间车速过快,给高校的校园带来交通安 全隐患。 2.违反校园管理规定的车辆缺乏“惩戒”措施 高校内对于超速驾驶、随意停车等不文明驾驶的车辆,缺乏有效、严厉的惩罚措施。不管是教职工车辆还是外来临时车辆,多数以提醒、劝导为主。 但此措施效果不佳,而且屡禁不止。 3.校内“僵尸车”现象较多大多数高校没有收取停车费,周边的居民、商 铺等机动车辆,为了节省停车费,把校园当成停车 场,长期霸占校园内的停车位,以致校园内的停车 位更加紧加。
三、改善高校校园交通安全建议
(一)提高校园交通安全意识 维护校园交通秩序、避免校园交通事故发生。高校的领导干部应转变“重教育,轻安全”的观念,提高校园交通安全的重视力度,加大人员、经费等的投入。我国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高校除了通过日常宣传、讲座等方式提高师生员的校园交通安全意识还不够。高校应把交通安全教育知识进课堂,列入教学计划之中,有计划、有组织开展校园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现在是网联网社会,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交通安全微课、公众号等,教师员工可以在食堂排队、等公交车等间隙时间通过手机学习校园交通安全知识,在学习结束后进行 测评考核。由此提高教职工校园交通安全意识,为 校园的交通安全稳定奠定基础。
(二)明确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法律依据 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道路的界定较为 模糊,以致高校在校园交通管理上,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制定关于高校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使高校交通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教育部可协同主管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规定校园道路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道 路”,就此高校的交通安全就按相关法律法规定来管理。
(三)完善高校校园交通设施 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健全校园内的交通安全设施。合理规划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位,各类道路交通指示牌、减速带,科学合理利用交通安全实 施实现校园交通的静稳化。 1.合理设置基础交通设施 在校内多设引导性指示牌, 避免环境不熟悉的车主在校园内违反校园交通秩序。在校园各大门、 主干道、转弯处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限速、禁鸣喇叭、 禁停等标志,在教学楼附近的主要路段在上下课的时间段限行,在转弯处设置反光镜。在校门口、下 坡处、地下车库出入口,十字路口等处设置减速带 和震荡标线。2.合理规划停车位 停车位不足,是目前社会面临的一个大难题, 也是多数高校面临一个棘手问题。校园内文明规范停车,充足合理的停车位是先决条件。随着高校内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数量不断攀升,在校园内规 划地面停车位无法满足需求。老校区只能在校园内有限的空间内大化规划地面上的停车位,新校区规划地下停车场可以有效缓解停车位不足的压力。 3.安装与交通部门联网的交通指示灯对于校园内人流量较大的路段,有条件的话尽量拓宽该路段,实现人车分流。在校园主干道装上与交通部门联网的交通指示灯,在校园道路交通社会化,不再让校园内交通指示灯成为摆设。
(四)完善校园交通管理措施
1.引进智能化车辆管理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高校也逐步引进智 能化车辆管理系统,智能化、科学化管理高校机动 车辆问题,保证校园交通畅通有序。高校交通管理 部门应充分利用智能化科学技术手段,不但能高效、 便捷管理校园各种车辆,而且还节约大量的人工成 本。以福建某大学为例,其智能化车牌识别系统可 将其登记在库的车辆进行分类,如教职工、学生、 商铺等车辆,还可授予不同类别车辆不同进出权限。 进出校园车辆可按规定停车费标准计费、统计进出 车辆车次、双向车道等功能。有效控制校园内机动 车辆数量,必要时启用分向引流,保证校园畅通、 有序。 2.规范进出校园车辆通行费 随着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无法一律谢绝外 来非公务车辆进出校园。社会车辆的涌入,给高校带来巨大交通压力和安全隐患,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学秩序,威胁高校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 有效减少高校内的外来非公务车辆进出及借道穿越,可借鉴停车场收取通行费管理模式。进出校园的非公务车辆按相关规定收取通行费,教职工车辆可免费通行,在校学生车辆也可免通行费至毕业, 外来公务车辆离校时凭接洽部门出示证明免收通行费。通行费收取标准,应参照当地相关部门规定执行。通过智能化车辆管理系统计算时长并收取相应的通行费,减少外来非公务车辆穿越、滞留校园的时长,缓解校园内停车位不足的压力,杜绝“僵 尸车”长期霸占校园内有限的停车资源。 3.惩罚违反校园管理规定车辆 校园内随意停车、超速行驶等违反校园管理规定的车辆经劝导不改,或者影响恶劣的车辆,要给予一定的惩戒杜绝高校内的不文明交通行为。超速、随意停车、校内鸣喇叭等不文明交通行车,通过小 “惩罚”来强制遵守校园的交通管理制度,改善校园交通问题。例如教职工车辆由“免通行费”设置 成“收费车辆”一段时长,情节严重可适当延长收费时间。外来非公务车辆违反校园交通管理规定,限制其车辆一定时长进出校园权限,扰乱校园秩序 情节严重设置其车辆为“黑名单”限制其永久进出校园权限。 4.加强校园内动态管理 在校园内成立交通巡逻队,可视校园情况配备巡逻车,24 小时不间断巡逻,及时发现、劝导、及时制止校园内随意停车等违章行为。给禁停区域的车辆贴上文明停车的小卡片予以提醒。上下课人流高峰期,在校舍与教学楼间安排人员进行交通疏导 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